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手段,是新时代农业科技的新要求和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实践,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处在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曾指出,农产品高产、稳产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把农产品、商品销售出去,让农户最终受益。要不断推进以消费拉动前端生产,进而推进整个农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发展。
长期以来,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网络建设不够完善,更多依靠农产品实体市场来解决销售问题。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农产品滞销”的新闻,这其实就是现在农业信息化的一个缩影。为此“十四五”规划,把数字乡村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纳入,提出了统筹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和乡村数字治理,让广大农民在信息化上有更多获得感的数字化建设任务。
但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我国乡村众多,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差异明显。如何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发展方式?如何把信息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发薄弱、缺乏成熟的数字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创新体系不健全等短板?如何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研发推广解决方案,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技术和服务?如何让数字经济的触角,跨越东西南北,连通深山沟壑,融入农村农业农民的众多场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让农民分享收益?
全球二维码扫一扫专利技术发明人,发码行董事局主席徐蔚在他编著的《码链新大陆、物格新经济》一书中为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推广使用“产业码”是乡村数字化建设的出路
“产业码”是基于二维码扫一扫技术、LBS溯源、点对点通信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网络,是码链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徐蔚认为,运用“产业码”以及5G物联网行业,结合物格价值链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解决农业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门店、售后的一系列痛点。
徐蔚构想发明的“物格数字地球”,不仅提供包括利用“地理位置接入服务”+“扫码链接专利技术”解决农产品的溯源追踪全流程;更关键的是可以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天然属性”,在物格数字地球上自然呈现,从而为“地标性农产品”,打造安全可靠的物流通道和信息通道的方案,是通过“码链”技术生成的特殊的二维码,将线下零售的“扫一扫支付”变现成流量,直接引入线上平台,降低流量获取成本,由此打造一个线上线下水乳交融的新生态商业平台。
徐蔚倡导打造的这个基于物格新经济的新生态商业平台,与普通020或电商平台不同,新生态商业平台不仅让消费者从线上可以找到入驻商户的门店。消费者每一次通过“扫一扫”支付后都会在新生态商业平台留下大量数据,通过后台,商家可以进行有效促销、维护消费者关系,甚至利用现有客流,实现数字式无盲区叠加式推广。
徐蔚认为,在电商的强烈冲击下,农产品的线下销售,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对于线下零售的农产品而言,人流减少、电商冲击价格体系、成本上涨等痛点只是经营困局的表象,更深层的是缺乏对消费者的触达,以及全数字化运营的能力。新生态商业平台恰恰提供了这套免费的系统,可帮助线下零售商利用“产业码”(以人为本的二维码)的叠加式推广,触及新消费者。
徐蔚在书中告诉我们,在数据采集方面,通过二维码扫一扫与物联网技术,可以让“产业码”贯穿于整个农业生态链。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制作时,全自动的记录农产品生产环境数据和生产过程数据;在农产品运输时,全自动记录运输数据,销售时再通过物格价值链平台,采集产品消费者消费行为数据,为产业发展采集丰富的数据。
在数据安全方面,农业大数据大多以传统的中心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很容易受到恶意篡改。随着“产业码”生态体系的建立和LBS技术的发展,其追踪溯源架构可以维护整个体系的信息安全。“产业码”可以成为维护追踪溯源数据隐私和安全所需的基础架构,为保存数据的稳定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数据共享方面,“产业码”全过程采集的数据,可有条件地共享给生态农业整个供应链上的用户,与消费者共享生产、运输数据,追溯产品的来龙去脉。与生产者共享用户消费行为数据,指导农业生产者调整生产方向,提高生产效益。
“产业码”以二维码作为信息数据的载体,用手机取代电脑,用光电扫描取代鼠标,用图形取代网址,是一场物联网取代互联网的革命。其核心是以码链思想理论体系为支撑,以码链接入协议技术作为底层基础拓展升级,在光取代电的时代来重构新世界。码链接入协议作为物联网的底层基础接入协议,是对基于IP管理的互联网的一次升级换代,未来全面向下兼容,可取代整个互联网。
徐蔚认为,我国扫一扫用户已超过10亿,且基本实现了智能手机的全民普及,以手机取代电脑作为信息读取设备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下应用场景。二维码相当于传统互联网的.com入口,而“产业码”则相当于各个乡村或农户的网站,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农民可以通过扫一扫接入整个产业生态链中,再通过扁平化的物流体系、公平的价值分配以及透明商品交易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传统交易中产生猫腻的可能。
“产业码”让农民享受信息化红利
“产业码”其实是由码链数字生态体系中所延伸而出的。该体系由点、线、面、体、系构成,所谓“点”就是二维码扫一扫,而“线”就是价值链,“面”就是“产业码”。“产业码”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将生产商、消费商、交易商、服务商等四商融合为一体,从而将生产环节的剩余价值逐步转化为流通环节的剩余价值。
推广使用“产业码”,将更好地整合产业信息。
徐蔚认为,过去常说的产业链事实上是被割裂的,相互之间是平行、互不交集的。这是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和瓶颈。而正是这样一种瓶颈直接导致了“产业码”的诞生。徐蔚告诉我们,通过“产业码”的溯源机制将产业链条中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到二维码中,就能有效地将原本平行的产业连接起来,形成密集的网络,将整个码链网络中的链条牢牢地融合交织在一起。
推广使用“产业码”,将助力产业监管。
徐蔚告诉我们,“产业码”让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环节参与方,加入到了同一条产业价值链当中,大大地方便了相关的机构进行监管。不同的商品,参与的机构会有所不同,如水果,参与方将会是水果种植户、生产包装企业、质检机构、经销商、物流等。鉴于四商一体的获益是多方的,对于生产者而言,基于价值链条内的各方进行供应链数据共享,可进行全供应链可视化和防伪管理。对消费者而言,溯源平台提供了产品流通信息、真伪查询,信息更透明,消费更放心。对监管机构而言,借助溯源平台提升商品质量监督管理。
推广使用“产业码”,可实现利益再分配。
徐蔚告诉我们,四商融合一体,可以进行产业链条中的利益再分配。这个由“产业码”建构的新生态平台,从种植甚至种植前端开始,从土地、种子、化肥的采购开始,到最后到消费者餐桌,整个都可以纳入“产业码”数据库中进行分析。比如售价五元的大米,这个价格是最终消费者愿意付的钱,基于“产业码”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可以把它分解到每个参与者,分析他在产业价值链上贡献了多少成本、产生了多少价值后,再去进行利益分配,让四商都能公平地获得自己该有的利益。
通过产业码落地,码链“一体四商”生态体系的推广,按照“物格”匹配收益,就使得农业土地数字化,数字土地资产化,数字资产流通化的渐进路径逐渐清晰。这样就可以扫码链接,内生循环,完成“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全生态的生命周期。这是解决农业数字化的关键之举。
推广使用农业“产业码”落地,激活“物格新经济”,对监管机构、销售商、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一大利好消息。推广使用“产业码”,农业生产的价值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只要坚守“以民为本、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稳扎稳打逐步发展,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以此切入到现代农业领域广阔的市场中,就可以在中国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一分耕耘收获。
综上所述,推广使用发码行基于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发明技术创新发明的“产业码”,无疑将加速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整体带动和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利用“码链模型”对农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将加快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